12月19日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(草案)》首審,那么這類現象能否因此終結了?
賣家強行“刷好評”、網購快遞無故丟失、還有給差評后遭遇賣家不停騷擾……電商領域亂象頻發且屢禁不止。相關立法以及監管的空白得這一局面將發生變化。
電商法草案首審
歷時三年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(草案)》(以下簡稱《草案》)19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進行首次審議。據介紹,《草案》著重對電商第三方平臺作出規范,圍繞消費者在電商領域的常見痛點,對第三方平臺的地位、法律責任和義務均做出了明確規定,譬如刷單刷好評刪差評,惡意騷擾買家,未保護好消費者個人信息等,情節嚴重的將面臨停業、吊銷營業執照,以及最高50萬元以下的罰款。
有業內專家指出,目前立法對于刷單行為主要規定的是賣家的法律責任,缺少對刷單產業鏈上個環節的規范,比如對刷單機構、提供虛假快遞或發空單的快遞公司缺乏專門規定,建議進一步細化。
也有觀點認為,這次以立法的形式對炒信行為進行了禁止,有利于進一步明確炒信行為的法律責任,規范電商的經營活動。不過,還需注意可能出的現職業打假人利用法律漏洞知假買假獲利問題。
小編搜集了網友們對于電商禁止刷單立法的評論:
老張家的圈子:沒有差評,哪來的用戶反饋?優質商家想的是通過差評提升服務,而不是念叨這屆買家不行。
過氣的十八歲校草:質量不行給差評,短信電話不停騷擾,找客服理論退錢換貨就是不理你,真該管管了。
小星星Jessixing:現在很多商家都是直接下架,過兩天再從新上架,差評好評全都沒!
一位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的食品原創品牌賣家:50萬元的罰金確實有些高,這可能助長一些職業打假人惡意購買假冒偽劣產品、專門研究法律漏洞的行為,令賣家防不勝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