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美國海關嚴查貨權問題,并且趨勢愈演愈烈!根據美國海關條例tariff Act 1930 section 484規定,只有真正的貨主才有權利進口貨物。其他不合規的進口方式在目前的清關環境下都存在極大的風險,一旦貨物被查驗就可能會遭受退運、沒收等懲罰措施,并且處理時間不低于3個月。
據業內人士消息,目前市場上已經有數家FBA物流公司遇到此類查驗,但鑒于市場條件不成熟,大部分物流公司無法向客戶宣達合規的做法,也因為成本問題目前市場上也比較難接受及普及標準做法。因而物流公司只能寄期望于美國海關盡量別查驗。 但合規趨勢不可逆,特此,我司建議跨境電商客戶提早為自己的店鋪(不管是亞馬遜,沃爾瑪,還是wayfair等主流電商平臺)購買及使用美國年BOND來進口清關,以防止后續由于市場環境變化導致購買BOND困難,導致成本增加。
目前購買美國年BOND市場收費標準:USD 500 /年。
所需資料: A. 公司營業執照或注冊文件 B. 簽名人身份證(正反面)或護照 C. 簽署一份POA文件 D. 簽署一份CTB文件 A. 個人的身份證(正反面)或者護照 B. 簽署一份POA文件 C. 簽署一份CTB文件 注:年Bond(annual bond)是美國海關授權的保險公司向進口方提供的一種擔保,擔保進口方會遵守海關規定,如及時繳納關稅,確保貨物合規等。 關于美國海關嚴查電商平臺貨物進口清關貨權問題的解答: 什么是貨權? 貨權是指貨物的所有權(ownership),根據美國關稅法 (Tariff Act 1930 section 484),只有真正的貨主才能進口貨物,其他人無權代理進口。 關于貨權問題,為什么之前沒見過物流公司提過? 電商貨物進口貨權問題是一直存在的,之前大森林也屢次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提到過貨權問題。這也是在美線有清關經驗的物流公司都知道的基本常識。只是因為市場原因,電商貨物貨權問題一直沒有大面積的爆發和蔓延,這就導致市場上一直使用不正確,不合規的方式處理電商貨物在美國的進口。 什么叫“不正確不合規的方式”處理電商貨物的進口? 不符合美國海關規定的方式即是不正確,不合規。目前市場上普遍的美國電商貨物進口,特別是散貨,基本都是由貨代安排進口商(bond)進行進口清關,這樣可節約客戶每次貨物的進口清關申報費,也簡化了進口手續。 但這些bond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貨主。物流公司為了規避海關查驗,基本上不會將貨物安排到美國內陸點進口清關,而是選擇大港口比如洛杉磯,紐約等港口。但從2023年開始,大的港口也開始嚴查bond問題。海關要求貨代公司提供一系列文件來證明貨物申報的合理性,但海關要求的文件超出貨代所能提供的范圍,比如:貨物的買賣合同、進口發票、銀行轉賬證明、進口商與賣方的關系證明等。 由于貨代公司無法提供這些證明,在市場上如果經不起海關盤查的貨物最后只能被迫選擇棄貨,而隨著市場案例增多,也讓這些大港的海關愈發加大了對電商貨物的監管。 為何我們合作的貨代沒有遇到這樣的查驗,是不是他們實力更強? 只要貨代沒有讓客戶提供貨主信息,并要求客戶簽署poa(清關委托書),那么所使用的就是其他不相關的bond給賣家做進口。如果目前沒有遇到查驗,是因為海關的人手及貨量概率問題,并不是說不會遇到這類查驗。 如果電商賣家要用自己的bond進口清關,要怎么做? 需要提供申請亞馬遜店鋪的營業執照、法人身份證/護照信息、地址等以便在美國海關申請進口號碼,并同時購買bond,這樣就可以合法進口清關了。這種申請和在歐洲申領VAT,EORI的原理是一樣的。 如果按照你們說的合法進口清關,預計會產生多少成本? 申請美國海關進口號碼的文件我們可以翻譯,購買bond一般是建議客戶買一年內可多次使用的annual bond,收費是USD500/年,單票貨物進口清關的成本是USD150(AMS+ISF+CUSTOMS CLEARANCE FEE)。 現在電商的利潤不斷被壓縮,增加這么多的成本,我們電商難以承受! 從短期來看,貴司的確增加了成本,但是從長期來看,可避免查驗引起的延誤及貨物被退運的風險,因為一旦海關因為貨權ownership問題查驗耽誤的時間可能是2-3個月,而且很有可能會被退運,那么這一次的損失就已經遠遠超過合規的成本了。 我其他合作的貨代沒有這個要求,如果按照這個要求走,目前對我們很難! 希望您和我們一起,做難而正確的事情,合規是需要雙方互相理解和配合,這樣才能長期穩定發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