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說來,亞馬遜平臺上在選擇產品時要遵循兩個原則:一是產品要與的定位相吻合。是平價原則還是精品原則,服務大眾還是高端群體?這本身就為產品的選擇劃定了基調。二是采購的產品要符合買家需求。這不光要滿足買家現在的需求,還能創造和引導其潛在的需求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只有當銷售的動作領先于消費者才是合理的。一般而言,采購在進行產品引進或淘汰時,大都會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。
一、產品賣點
產品賣點,簡單地說,就是基于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那些能夠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吸引點,以及在分類產品中的定位能否和其他產品形成互補或聯合,并產生最大化的銷售價值。
通常,采購都會根據用戶的需求和流行趨勢對現有銷售數據進行分析,在產品組織表的框架引導下去做產品淘汰和引進的計劃。而產品組織表,是對分類的概念,并不特指某類產品。它是構成產品小種類的單品所需要具備的一些共同特質。例如,平衡車,這就是一個小分類的概念。它沒有特指品牌、功能、規格的一個具體產品,而是根據平衡車品類而劃分的一個小類別。凡具有這個特質的產品都可以劃歸到這個分類里來。在這個小分類里,可以有很多品牌、很多規格、很多功能的具體單品。
采購將根據客人的需要和銷售表現做出篩選,并最終做出符合客人需求和銷售產出的產品組合。
二、產品屬性
產品屬性主要包括功能指標、感官指標、背景等三個方面的因素。功能指標是形成產品價值的基礎,產品本身具有的材質、結構、設計、耐久性、使用性、安全性等都包含在這方面。感官指標以造型、色彩、品質、包裝等為主要要素。背景是指產品的原發處,也就是說它出身如何,是系出名門還是純粹的新面孔?這個對采購產品決策也起了很大作用,名門意味著安全、品質和影響力的保障,而這些也是采購所看重的。
三、交易條件
引進產品需要借由談判來執行。談判條件包括價格、折扣、配送、促銷、費用等。采購人員一般會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來對產品做出評價。
(1)價格:采購價格是否有足夠的優勢,會影響到銷售毛利。
(2)折扣:首單、批量、切貨、累積折扣等。
(3)配送:各家門店在約定的時間內能否確保供應。
(4)促銷:新品進來是自生自滅還是有強有力的推動政策。
(5)費用:新品進來會產生多少新品費用。
在產品引進的時候,采購通常會面臨多個廠家和多個品牌的權衡和取舍。這時,單純看重任何一兩點都會有失全面,只有綜合考慮才能真正“舍末求本”。所以,可以采取表格的方式來設計考量點,給相應測評打分,并以此來做出選擇。當然,在通常情況下,在產品賣點和屬性無多大差異時,交易的條件就成為產品引進、淘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決策依據。而且,其談判空間也會很大,并成為廠商爭奪的“焦點”。
破浪推舟—大森林國際貨代—實力保障-助您揚帆護航!